临床医学专业介绍

来源:系统管理员发稿时间:2015-04-09浏览次数:3365

专业负责人:刘在强

专业名称: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

专业代码:100301

学科门类:医学

一、         专业概况

临床医学专业是我校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专业之一,1958年宜春大学创立就开办了临床医学三年制专科专业,校名历经了江西医学院宜春分院、宜春医专的变更,临床医学专业一直为其优势专业。2000年宜春学院成立,该专业成为我校首批经教育部批准独立办学的本科专业之一,经过6年的不懈努力,其专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5年通过了省教育厅学士学位授予资格的评估,获得了学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梯队合理,后备师资充足,素质优良,能较好的满足该专业的教学、实验、实习等教学及实践环节的需要。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技能熟练,综合素质高,具有一定适应能力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

到目前为止,临床医学专业大力深化改革,师资队伍不断壮大,专业学科和课程建设、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成绩斐然,教学和科研成果显著。 

二、         专业建设规划与定位

(一)临床医学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定位

专业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学术和整体水平的根本,是一项牵动全局、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临床医学专业充分利用宜春学院综合性大学多学科的优势,通过加强基础与临床的渗透与结合,构建宽口径的专业知识平台,重视能力培养,加强学生临床能力训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具备良好思想道德、职业态度和人文精神,符合医学教育要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遵循学科专业建设的自身规律,努力打造品牌专业,提高总体专业建设水平,带动教学、科研和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二)专业建设的整体目标与思路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围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并结合专业理论的发展和临床实践的需求,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把该专业建设成有特色、高水平的品牌专业。

(三)实现目标的主要方案

1、以课程建设带动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又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基本规格、服务方向的基本措施。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的,学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将直接关系到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

构建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教学课程体系,严格执行新修订的培养方案,发挥临床专业特长,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制定重在提高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的实施方案,力争在素质教育上取得新经验、新成果。

2、以专业建设促进学科建设

经过长期的努力,重点抓好本专业建设,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基地建设,充分体现其专业特色和优势,继续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专业与各学科专业间的相互联系,筑牢专业基础,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促进学科建设的发展。

3、以师资建设为核心推动专业建设

从师资队伍的建设入手,优先配置优秀师资,加大课程建设力度。根据课程综合化发展的需要,鼓励加大交叉学科、复合型优秀人才以及紧缺人才引进力度,在人才队伍引进上应着眼于专业的长远发展,做好一定的人才储备工作。

鼓励在职教师向高学历和双师素质方向发展。

鼓励教师开设多种形式的课程,以满足专业以及学校多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

建立学科梯队。建立良好且相对稳定的学科梯队,加强对学科梯队的监控和评估,一旦出现某一方面的断层,必须采取措施(如人才引进等)予以弥补。要加强新教师的培养,使其快速成长,形成较完善的学科梯队。
  4、以科研为动力促进临床专业的建设

科研工作和专业建设是相互促进的。有了高水平的科研,才会使本专业整体力量得到不断发展。

加大科研力度。科研课题要量多面广,尤其要多做与区域经济密切联系的课题,以扩大学校影响。

5、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创精品课程、重点课程、促学科发展。内科学作为医学院的重点学科,2003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69月被授予省重点学科,有力地促进了专业发展。2006年“诊断学”、“妇产科学”被评为校级重点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以建设相应层次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优秀教材为核心,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教学内容现代化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是集观念、师资、内容、技术、方法、制度于一身的整体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专业培养方案执行情况

(一)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和宜春学院《关于修订本科教学计划的指导性意见》 制定了《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2000年本专业被正式批准为五年制,在专业培养方案也做了较大的调整和改革,我们参照和借鉴兄弟院校五年制临床专业的培养方案,制定了一套相对合理的五年制临床专业培养方案。

四、专业建设成效

(一)教学条件、建设仪器设备、图书资料

我们历来重视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的改善,近年来在学校的重视和支持下,本专业在实验条件(如实验设备、实验环境)的改善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自合并建校以来先后投入390多万资金购置实验仪器设备。

专业图书资料建设有很大提高,藏书近20万册,图书馆具有电子阅览室1间,配备 200 台电脑,可提供网上服务,学校提供中国期刊网、维普网、SPRINGER外文全文等数据库服务,能够基本满足教学科研需要。

(二)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一直得到学校各级领导、部门重视,特别是合并后随着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师资队伍建设更加受到了重视。一方面我们通过老教师严格的传帮带、临床实践、外出进修、提高学历等措施逐步提高本专业现有的师资力量水平,另一方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的加入,有力地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较为合理、具有高尚职业道德、良好基本素质的师资队伍。目前专业教师2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讲师8人,助教6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业教师的52%年龄在35岁以下13人,占46%97%专业教师均具有校外医科院校毕业或学习经历;拥有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市学科带头人1人。28名专任教师中,1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具有硕士学位,2人硕士在读,8人正在积极准备攻读硕士学位,计划在2010年之前,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均要取得硕士学位和在职研究生学历。本专业的专职教师均已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各科课程都形成了良好的师资教学梯队,为本专业的发展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三)专业与课程改革

1、培养方案 

在学校统一部署领导下,积极探讨本专业的培养方案,认真开展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在本专业的临床教学中,强化培养方案的运行和质量监控,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专业培养方案执行,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加强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我们根据人才培养需要,不断修订、完善专业培养方案,使课程结构合理、规范、优化。 2000年按国家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和宜春学院《关于修订本科教学计划的指导性意见》修订的教学计划,强调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控制总学时和周学时,保证学生的自学时间。2002年,增加了选修课学时以及实践活动课时,保证了学生自学与研究的时间,增加了医学技能训练,为发展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创造条件,我们在全校率先试行学分制管理制,临床医学又制订了实行学分制的专业教学计划。2006年,我们以培养“厚基础、宽口经、保能力”的应用型医学人才为目标,重新修订了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更加重视实践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2、教材建设 

本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大多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一五规划教材”、教育部和卫生部推荐教材和获奖教材,这些教材具有档次高、内容新、权威性等特点。同时我们根据本专业的需要,引进国内高校优秀实验指导用书,组织老师根据教学大纲自编实验与实习指导。

3、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教学最基本的建设,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课程体系的建设和课程的科学化、规范化;二是抓好重点课程建设,2003年建设了“内科学”省级精品课程,2006年建设了“妇产科学”、“诊断学”2个校级重点课程,以此为契机,推进其他课程的建设。

4、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改革

结合本专业的特点,除传统的课堂讲授之外,教师还根据教学需要组织课堂讨论和课堂实践活动;充分运用录音、录像、多媒体教学等手段,使学生获取更多、更新的信息。在教改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丰富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信息量、认知度,强化了学习的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各级老师能够精选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和问题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管理与组织实施

1、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明确教研室职能,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研室在职在院长、分管教学的校长主持经常工作、教务科、院教学工作委员会等相关职能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对管理教学工作进程及信息及时反馈。建立教学督导制度,对教师教学工作及时进行督查;在院长领导下,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教学工作,研究和决定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形成整体一致的目标系统,依照学校建设总体目标,编制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规划,确定教学管理目标。

    2、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我们制订体系比较完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人员管理、教学管理、考试管理、实验管理、实验见习管理、成绩管理等规章制度。有利于学生成人与成才,保证了解教学秩序的稳定,提高教与学的积极性。

3、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建设  为保证教学质量,我们建立了较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成立了教学质量监控机构,成立教学工作委员会、教案督导组、学生信息反馈栏等体系,建立对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考核制度、教学质量检查措施、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实验教学评估标准及考试质量分析等,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得较好效果。

(五)专业实践实习

临床实践教学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医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加速学生社会化进程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着重抓了实习教学环节,加强毕业实习管理措施,成果丰硕。

1 毕业实习管理机构健全。各教学基地均设有专门的教学管理科室:如教学医院中的科教科、医务科。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了组织的保障。特别是对于外地的教学实习基地,这种教学管理机构的建立有利于学校与基地之间的联系,也便于学校对学生实习情况及时了解。

2、加强了实习生的自身管理。在各实习基地实习的学生中建立了组长、党小组长负责制,在每届学生的毕业实习分配时,通过各班级和学生辅导员的推荐,选拔了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善于沟通且认真负责的学生担任组长一职,实践表明,实习组长的能力与实习的质量以及实习基地对学校反映有着重要作用。

3、制定了规范的毕业实习管理制度。 如教学基地带教老师职责、实习生守则、实习医生职责及实习生请假规定等规章制度,通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它为保障毕业实习工作的有序顺利地进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毕业实习计划规范完整。临床医学专业制定了规范的毕业实习计划和实习大纲。体现了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的医学实用人才的培养目标。

5、强化实习质量的监控。每年组织专业教师赴各教学基地对实习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及专业技能考核,考核成绩占毕业成绩的60%,纠正了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有利于医学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近几年来,本专业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实习生通过在实习基地的刻苦学习,临床操作能力明显增强,真正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实验室、实践、实习基地等

学校非常重视实验室建设工作,成立了实习实训管理科,医学院有8个二级实验室、29个三级实验室。其中临床技能实验室下属中二级实验室有:外总实验室、妇产科学实验室、诊断实验室。为保证本科实验教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在学校的重视和支持下,我们在实验条件(如实验设备、实验环境)的改善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合并学校以来学校先后投入大量资金购置实验仪器设备,能满足实验的基本要求,保证了实验教学的完成;同时加强了实验教学过程的管理,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实验教学质量体系。

重视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是教学实践最关键的环节,校、院、系领导给予极大的重视,有计划地分期分批的投入教学基地建设,走出江西。医学院现有教学基地61(含附属医院)57家可接纳毕业实习。61家教学基地中有53家为医院,其中51家能承担临床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教学基地中,三级以上等级的教学医院有23家,占51家教学医院数的45.1% ,高等级高水平的教学医院占据半壁江山。61家教学基地有34家分布在广东、浙江、上海、福建等发达地区,占教学基地总数的55.7%

(七)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临床医学专业面向社会和经济需求,结合本专业实际,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推进研究性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一,全面修改了培养方案,优化了课程体系,加强了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第二,在教学方面实施了以规范、科学为基础的制度建设,制定、修订了一系列教学管理文件,使教学管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均有章可循,有着科学的依据。第三,人才培养更贴近社会需求,更能适应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

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坚持教授上讲台,保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培养制度,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能爱岗敬业,认真执教,从严治学,教书育人,受到学生的高度赞扬。同时,采取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教学督导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专家、领导听课制度等教学质量评估监控体系,全面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管理。此外,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及改革考试制度,严明考试纪律,转变学习风气,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证。

教学方面的这些改革与举措已经在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等方面显现出积极效果。

(八)教学、教研成果

为了适应教学形势的发展,多年来教师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了许多探索,因而学生对临床教师的教学反应很好。2000年以来,教师发表省级以上论文200余篇,主持完成省级教改课题7项,省级上教改论文10余篇,蒋钰教授等人主持的2003年江西省高校级教学改革重点立项课题《综合性大学临床攻学教育改革研究》,并在2006年顺利结题;2004年获宜春学院第二届教学成果一等奖,对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人材培养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黄少敏教授等人主持的2003的江西省教育厅立项课题《病案教学法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神经内科教学中的应用》,2004年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医学院推广应用,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张晓辉教授制作的课件荣获江西省第二届多媒体课件比赛二等奖,张莲香副主医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2004年获宜春学院课件比赛二等奖。王小玲主医师等人主持的2005年省教育厅教改课题《妇科检查虚拟教学系统》开辟了医学实验多媒体教学的立体化新领域。

以教学为基础,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相得益彰。三年来,我院专业教师完成省市级科研课题近30项,主编“十一五”规划教材两部,发表省级以上论文200余篇,科研的开展提升了师资素质和教学水平,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五、人才培养质量及社会评价

本专业既重视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教育培养,也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活动。近几年来,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在校级以上科技文化活动中均取得较好成绩。我们多次组织学生参加江西省高校科技制作创新大赛。

2006年我院毕业生人数556人,考取硕士研究生13人,本科生就业率达89.02%本专业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好评,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同时也为本专业的发展培养了优秀人才。

六、专业建设的亮点

(一)培养方案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

临床实习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临床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能否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近年来,我院开展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创新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初步效果。2003年我院在浙江、广东、福建等省建立了新的教学实习基地近20家,到目前为止,我院教学实习基地的数量已达到61(含附属医院)。保证了医学院毕业实习计划顺利地落实与执行。教学基地的等级及地域分布见表1,从表1可见三级以上等级的教学医院有23家,占51家教学医院数的45.1% ,高等级高水平的教学医院占据半数左右。61家教学基地有34家分布在广东、浙江、上海、福建等发达地区,占教学基地总数的55.7%

 

        1  医学院教学基地等级及地域分布

            三甲    三乙  二甲  预防专业  其它   合 计  

   ――――――――――――――――――――――――――――

     广东省       1       1     4       6             12

     浙江省               8     8                     16

     福建省       1       1     2                      4

     湖南省                     1                      1

     江西省       4       5     12       2      2     25

     辽宁省       1                                    1     

     上海市       1             1                      2

              8       15    28       8       2    61

――――――――――――――――――――――

为了保证实习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加强了制度化管理,建立了《学生实习管理条例》、《学生请假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各实习基地有专门机构协助我院对实习学生的管理,从而,保证了实习工作质量和实习任务的圆满完成。

由于实习基地是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和条件较好的预防保健机构,且多数分布在沿海发达地区,先进的医疗设施和实验设备,良好的实习条件和工作环境,以及一批认真负责的带教老师,从而保证了医学生的毕业实习质量。

学生在医院严格遵守实习纪律,提高了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我院毕业生在实习中的优秀表现,许多实习生被实习单位录用,如上海中西医结合医院、深圳南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就留下了数名实习生在该单位工作。不少毕业生在应聘考试中取得较好成绩而被用人单位录用。

(二)暑期青年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深入农村,调查农村卫生状况,了解农民卫生需求,为农民送医送药。同时,义诊医生高度负责的态度,为同学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增强了同学们职业的神圣感,运用所学的知识服务社会,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