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专业介绍

来源:系统管理员发稿时间:2010-05-01浏览次数:1546

 

专业负责人:晏渠如

专业名称:预防医学(preventivemedicine

专业代码:100201

学科门类:医学

一、专业概况

预防医学专业创建于1984年,最初为预防医学专科专业,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备案升格为本科专业,迄今为止已有23年办学历史,先后共招收预防医学专科生17届,培养学生1400余人;本科生6届,目前在校本科生110人。主要培养预防医学高级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相关单位从事卫生行政管理、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检验检疫和预防医学教育科研等工作,这些校友遍及全国各地,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医学的进步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专业建设规划与定位

(一)专业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创新,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主线,以改革为动力,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稳定本科教育,大力发展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领域,积极为预防医学专业的研究生教育的申报做好准备工作,力争在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上都有新的发展;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创新能力培养,以满足社会需求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专业建设规划的基本原则

1、以学校教育发展规划原则为前提,坚持突出专业优势和特色,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促进教学和人才培养,以人才培养促进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带动专业全面发展。

2、突出重点,合理布局。根据预防医学专业师资梯队现状,强化师资队伍和重点实验室建设,重点发展优势学科,扶持有发展潜力的发展中学科,促进弱势学科建设;充分发挥本专业人才、科研和学科优势,确定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重点方向。

3、发扬民主,科学决策。在以本科办学水平评估的评建结合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充分调动预防医学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依靠广大教师和专家,充分听取他们对教学改革和本专业发展的建议和意见,海纳百川,集思广益,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实行科学决策。

4、实施管理体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宜春学院人事制度改革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利契机,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管理的评价和激励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吸引和支持的政策与举措,以制度与文化创新为规划的成功实施提供保证和氛围,以具备较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规划的成功实施提供组织和人力资源保证。

(三)发展定位

宜春学院预防医学专业是在江西省最早创办的该类专业之一。专业创办以来,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主线,以改革为动力,重视教育质量,重视素质教育,注重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扎实的预防医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能力、适应新世纪我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事业发展所需要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该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主要面向江西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江西人民的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事业服务,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努力提升办学实力,扩大影响和知名度,争取使本专业培养的本科生能够立足江西,服务基层,辐射周边。2006年起到2010年,通过5年的奋斗,在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和稳步发展预防医学本科教育的基础上,以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学科为龙头,争取在5年内成功申报硕士点,为医学院的研究生教育实现新的突破。

三、专业培养方案执行情况

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突出了德育与智育培养并重,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并重的要求,进一步重视专业的基础教育和素质培养,加大课程重组和整合的力度,使课程设置更趋合理。同时,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和社会对预防医学专业人才提出的新要求,结合医学院的自身特点,对培养方案进行了多次修订。培养方案明确提出:本专业学生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卫生检测技术、疾病控制的基本训练,具有卫生监督、控制传染病与职业病、改进人群卫生环境条件,实施食品卫生监督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并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培养过程中,严格遵照该培养方案,执行情况良好。

四、专业建设成效

(一)教学条件建设仪器设备、图书资料

1、仪器设备建设

我院历来重视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的改善。近几年来,本专业的教学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拥有流行病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学、儿少卫生学、卫生毒理学等实验室;并具备专门的计算机房供学生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及上网查阅文献等。现共有较大型仪器设备152件,其中800元以上仪器设备共68件,5000元以上仪器设备共24件,仪器设备总价值共计42万余元。

2、图书资料

专业图书资料建设较以前有较大的改善,订阅了许多与专业相关的期刊资料,其中包括许多中文核心期刊,极大地方便了师生查阅相关专业的文献资料。

(二)师资队伍建设

本专业拥有一支结构较为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和学术梯队。现有专任教师11人,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和副主任医师6名,讲师1名,助教1名,副高以上职称占81.8%;已获硕士学位4人,占36.4%;学缘结构均来自校外;35岁以下2人,占18.2%35-506人,占54.5%50岁以上3人,占27.3%

(三)专业与课程改革

本专业一直非常注重专业与课程方面的改革,并于2001年由原来的专科专业升格为本科专业。2000年制订了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该培养方案主要是参照国内部分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制订的,2001年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主要是按该培养方案进行教学的,次年,医学院在全校率先试行学分制管理,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条件,又制订了学分制的专业培养方案。预防医学专业强调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控制了总学时和周学时,保证学生的自学时间,实行课程的综合化,增加了选修课学时以及实践活动课时,保证了学生自学与研究的时间,同时增加了相关主干课程的理论和实验课时,增设了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实施、撰写及论文答辩等相关课程。

(四)教学管理与组织实施

1、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明确教研室的职能,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研室有明确的年度工作计划,并记录在册。教研室积极开展集体备课、课题申报与讨论、相互听课、组织学术讲座等。

2、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如党政领导听课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

3、积极推进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及师资培养工作。

1)认真做好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工作,集体组织,集中培训。

2)支持教师脱产或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提高学历层次。

3)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培养制度,充分发挥高职称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

4)支持教师参加校内外的学术活动和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

(五)专业实践实习

为增强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熟悉预防医学相关临床医疗、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等工作流程,本专业开展了各种方式的实践实习活动。

1、临床见习课程。本专业学生于第七巧板学期开设临床见习课程,旨在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把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当中,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必须通过相关的临床基本技能的考核。

2、预防医学专业综合实习。预防医学专业实习为第五学年开设,学生在相应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专业实习,更好地熟悉疾病控制及卫生监督等工作的业务及工作流程,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六)实验室、实践、实习基地等

在学校的重视和支持下,本专业在实验条件(如实验设备、实验环境)的改善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实验仪器的配置符合教育部的规定,能满足实验要求,保证了实验教学的圆满完成;加强了实验教学过程的管理,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同时,校、院两级领导十分重视实践教学,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加大投入建设教学基地,走出江西,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南山区、盐田区、福田区等的疾病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建立了10个预防医学专业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师资力量雄厚,设备先进,为我院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提供了一流的实习条件。学生实习期间每人均配备了一名高职称、高学历的指导教师,有60多名带教医师被聘为我院兼职教师,这些教学实习基地均能满足预防医学本科生专业实习要求,充分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七)教学质量

本专业牢固树立了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各项工作都围绕这个中心开展。一是狠抓教学质量,把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建立了教学质量评估专家小组,实施“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细则”。每学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了教学检查和评估(包括听课、检查教案和听取学生对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反映等),肯定成绩,发现问题,指出不足。开展了“以老带新”活动。经过多年的努力,教师树立了“质量第一”的观念,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本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估得分均在9分以上。二是狠抓教风,分别建立了教研室主任、教师的岗位职责,明确了教学纪律。要求教师精心备课,提高教师的精品课、优质课意识: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课。领导以身作则,提倡教师修身立德,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八)教研、科研成果

多年来,预防医学专业教师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科研氛围,本专业教师不仅能很好地完成教学工作,而且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2001年以来,本专业教师发表省级以上论文120余篇。完成省级教研课题5项;已立项的省级科技项目4项。2002杨建平教授等人主持的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重点立项课题《预防医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实践》,并于2005年顺利结题,为预防医学专业合格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杨建平、杨云、晏渠如等老师参与了中美合作的“全球多中心宫颈癌防治与快速筛查技术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晏渠如主持的《生态环境改变与个体行为对卫氏并殖吸虫传播影响的研究》获宜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黄永真老师的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三等奖。为本专业的多媒体教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张思明、晏渠如、李松柏、施少平等教师分别主持并完成了市级重点立项课题“农村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探讨》、《生态环境改变与个体行为对卫氏并殖吸虫传播影响的研究》、《宜春市市直机关公务员HBV感染血清流行病学研究》,并有多篇文章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

五、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评价

2001级预防专业共有33名学生,其中17名学生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为51.52%1名学生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通过率为3.03%2006届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33,硕士研究生录取4(苏州大学2人、南昌大学1人、宁波大学1),已就业29人,其中本省10人、广东省5人、浙江省4人、江苏省2人、上海市8人。2001级预防医学专业袁志平等同学获省大学生“挑战杯”大赛三等奖,2003年参加全国大学生追寻通江湖畔一湿地使者行动中标并获优胜奖。我院采用电话调查方式,收集用人单位对我院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使用情况,共调查15个用人单位(19位毕业生),满意率达到100%

六、专业建设亮点

本专业一直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为社会培养创新型预防医学人才,已经成为我院办学的一大亮点。

(一)重视实践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南山区、盐田区、福田区等的疾病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建立了10个预防医学专业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师资力量雄厚,设备先进,为我院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提供了一流的实习条件。学生在第五学年专业实习期间,每人均配备了一名高职称、高学历的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撰写毕业论文,并于毕业前进行毕业论文答辩,重在培养学生科研论文的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及论文撰写等方面的能力。

(二)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专业非常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素质,就必须开辟实践课堂,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受锻炼、长见识、增才干。我们长期致力于社会实践的多功能开发,尤其注重创新教育,争取把社会实践、专业学习、社会调查、科技服务等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保证时间、经费、质量,用社会大课堂弥补小课堂的不足,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能力和探索新知,提高创新素质。